70年 · 凉山巨变——生态文明建设 绘就绿色新画卷
2022-10-30 18:42
举报

70年沧桑巨变,通过生态立州、产业强州,生态建设产业化、产业发展生态化,凉山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、转折性、全局性变化,域内全境天更蓝、山更幽、水更清、景更美。

位于安宁河上游的冕宁县宏模镇是全县人口大镇,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村民以种植水稻、玉米,马铃薯为主。

2012年,冕宁县在这里实践公司+科技+农户+基地模式,引入投资探索农业转型发展之路,600亩油橄榄试种成功,经过10年发展,已成为攀西地区林业生态产业发展的典范。

同样是在安宁河畔的西昌市,2021年以打造国际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为战略目标,实施泸山植被恢复项目,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植被恢复,用5年时间完成生态修复。

我州林草系统始终坚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态保护发展理念,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目标,深入实施生态兴州发展战略,生态建设各项工作成效显著。

全州林草系统还深入实施一系列生态扶贫政策,帮助贫困群众在参与生态建设和保护中实现就业增收,促进林农更加富裕富足。在脱贫攻坚期间,全州生态扶贫专项资金投入约43亿元,林业生态产业覆盖贫困村1008个,贫困户12.4万户,惠及贫困人口48.6万人。

上世纪50年代末,我州有林地面积1560万亩,森林覆盖率为17.3%。到“十三五”末,全州林地总面积达到6108万亩,新增森林面积270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51%,林木覆盖率达70%,森林蓄积达到3.52亿立方米。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6%,市、县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5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平方米,森林和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80亿元以上。

记者:杨云富 睹日 张俊 刘文杰 张文吉 西昌融媒
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我司立场
发表
相  关  推  荐
换一换
推荐阅读